实验室秉承个人发展融入团队水平提升的理念,推进研究队伍建设和优化,形成了院士领衔,以国家重大/重点项目承担者为学术带头人、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研究队伍。
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7名,包括专职科研人员56名,实验技术人员7名和管理人员4名,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2%。专职科研人员中,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,973首席科学家1名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各1名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,40岁以下的研究骨干13名,占23%。
本着提升能力、优化结构的原则,充分利用国家、省市和学校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,积极探索实验室队伍强化建设模式。实验室十分注重优秀青年骨干的引进,在科研条件配置和薪酬待遇上适当倾斜,帮助他们梳理研究方向、组建学术团队、尽快融入实验室的主流方向,完成从学术新星到科研骨干的转变。对实验室固定成员采取流动式管理,形成能进能出的机制,确保“新鲜血液”的更新和补充。通过校内整合和人员引进,与上个评估期相比,实验室固定人员增加40%,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研究队伍的综合竞争力和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明显提升,5人次任国际著名期刊编委,1人任国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1人任国际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多人任职于国内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。
发挥实验室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对于40岁以下的研究骨干,除了提供优越的发展条件,还推荐其在各类学术委员会中担任委员或秘书等方式锻炼其成长。同时,鼓励他们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,为他们提供到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合作研究的机会,培养其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,使他们逐渐成为学术带头人。实验室青年研究骨干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比例在逐年提升,特别在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、地下水污染防控、近海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等方向上,青年研究骨干得到了快速成长。